耕耘农业“实践田” 收获乡村“好丰景” ——写在洪雅县“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四川首届“瓦屋春雪杯”斗茶大赛举办之际

洪雅融媒 2024-09-20 15:49 9634

进入九月,洪雅县遍地金黄的稻田里,翻涌出丰收的希望。



稻谷金黄映秋色,丰收喜悦上眉梢。9月20日,洪雅县止戈镇五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热闹异常。由中共洪雅县委、洪雅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洪雅县“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四川首届“瓦屋春雪杯”斗茶大赛在这里成功举办。



斗茶大赛、稻田摸鱼、拔河赛……各类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充分展示出洪雅县农业农村农民新面貌和乡村振兴丰硕成果,营造出共庆、共祝、共享丰收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在洪雅县不断推进“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相关产业持续补齐完善。“稻浪滚滚、瓜果飘香,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和美景象不断呈现,印证出洪雅端牢饭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实践。


脚踏实“地”——高位谋划农业“一张图”


进入8月以来,洪雅县“天府粮仓”止戈安宁万亩核心示范区水稻迎来收割季,一亩亩金黄的稻子在收割机的协作下颗粒归仓。


万亩良田好景象。播种,收获……在洪雅成片的良田里、在整洁的村庄里,关于农业丰收、乡村和美的故事正在上演,关于农业布局与谋划的故事也在不断续写。



洪雅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森林覆盖率超72%,空气优良天数超300天,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达国家Ⅰ级标准,素有“中国养都”之称,是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天府旅游名县,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作为成都平原经济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一分子,近年来,洪雅县牢固树立并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履行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任务,坚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建设“天府粮仓”柳江—东岳示范片、止戈安宁万亩核心示范区,让“饭碗越端越稳,吃得越来越好”。


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洪雅县以稳粮增产为目标,以耕地保护为基础,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不断探寻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洪雅路径”。


近年来,洪雅县出台《洪雅县“十四五”粮食安全规划》《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洪雅示范区总体规划》,同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并持续深化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探索开展农田集中连片整理。


今年年初,“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快建设‘天府粮仓’、着力发展特色农业”被写进洪雅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就全县粮食安全、做强特色农业作出部署。


今年6月,在中共洪雅县委十五届八次全会上,洪雅提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统筹推进精品村、农商文旅综合体组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梯次融合发展。



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在洪雅县委、县政府谋划布局下,洪雅视农业生产为发展重点,锚定建设青衣江流域10万亩粮食产业带目标,着力构建“一园一核三片N基地”粮食产业发展格局,全面打造“沃野良田卧山水、五谷丰登人丰足”的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洪雅示范区。同时,在“融成入圈、一县一区”战略引领下,洪雅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精心整治村容村貌,推进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安装太阳能路灯等民生工程,不断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成效。


洪雅先后获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青衣江流域粮食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市级园区,纳入成德眉资都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同时,被确定为全省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


良田实践——整县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9月18日,洪雅县“天府粮仓”柳江—东岳示范片的“东坡大米”“洪雅大米”进入收割期。多台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穿梭,平坦连片的稻田里异常忙碌。



依托高标准农田,今年洪雅县引进业主,在柳江—东岳示范片播种“东坡大米”300亩,“洪雅大米”500亩。在土壤、水源、技术等优势基础上,示范推广水稻轻简高产高效节本技术,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要求进行种植生产。经全程绿色管理,该区域种植的大米品质优良,一经收割就被各经销商高价收购转销。


同样,在洪雅县中保镇联合村安然种植家庭农场,趁着天气晴好,2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割穗、脱粒、粉碎秸秆一气呵成,金黄饱满的稻穗经过机械作业被“收入囊中”,现场一派丰收好美景。


虽说都是“收谷子”,但收割的景象却大为不同。不同于柳江—东岳示范片的坝区收割,联合村水稻收割却是在山地丘陵中进行。


“山区种水稻比较难,以前机械进不去,收割时间比较慢,还要抗旱,种植的欲望不高。现在土地平整后,小田变大田,田边还修了机耕道,通过机械作业,一个小时就能收五六亩地,种植还是有收益的。”安然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学玉介绍,2022年,当地在山丘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她随即承包了700亩土地,进行粮食作物种植。目前该农场承包的水稻收割已接近尾声,其亩产达到1000斤以上。



该农场坐落于洪雅县中保镇,当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受地形影响,当地耕地大多分散且质量不高,耕地条件和基础设施普遍较差。2021年,为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促进粮食扩面增产,当地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调整田型,逐步完善机耕道、沟渠、蓄水池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实现宜机化作业,进一步激发出土地潜力,让粮食作物发挥出提质增量的效果。目前,该村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比例由过去的0%提升至20%。今年,该村又投入10万元,新建6口抗旱井,提升农业生产基础设施。


“我县的地形比较复杂,山丘地居多。在山丘地带,耕作条件受土壤、水利、基础设施等影响,防汛抗旱能力较弱,土地的收益不高。”洪雅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洪雅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貌为“七山二水一分田”,耕地条件受到复杂地形的制约,土地的潜力不能很好的被挖掘。



为破除制约土地提质增产、粮食增产增收因素,洪雅县编制《洪雅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规划(2021—2030年)》《洪雅县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实施方案》,进行全区域规划,加快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项目建设,探索走出一条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洪雅路径”。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过程中,洪雅县充分考虑地域形态、生态因素、农田肌理,对坝区采用小并大、丘区采用宜弯就弯、部分区域弯改直的模式,着眼为“用”而建。



同时,通过分区统建,在丘区新建及整治提灌站,采取“蓄、引、提”综合利用模式,将水输配到田间地头;山区新建蓄水池、整治山坪塘等中、小型水源工程,解决蓄水问题。并统筹优化田间道路布局,新建及整治田间道路、机耕路,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大力开展“林、电、技、管”综合开发,确保设施配套齐全。


截至目前,洪雅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21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比重超70%。


科技红利——粮食赋能“技术范”


日前,进入丰收季,洪雅县稻田里,饱满的稻穗垂下稻秆,收割机的轰鸣声在田间响起。在现代化农机加持下,收割进入“加速”模式。


顺着长长的输送管道,一粒粒金黄饱满的稻粒悉数归仓,装进卡车运往柳江农事服务中心的烘干仓。经烘干机作业,水分达到烘干标准后,又通过传送带将干谷输送到仓储设备中进行储存。



随着水稻相继成熟,作为全县首个集烘干、仓储于一体的稻谷烘干仓储中心的柳江农事服务中心也忙碌了起来。


“我们现在有6组烘干设备,批次烘干能力210吨,日烘干能力300吨。如果没有烘干设备,收割不及时又遭遇极端天气,水稻很可能倒伏减产,未及时处理甚至会沤黄、霉变。”烘干仓现场负责人表示,烘干设备的引入,让水稻收割突破了天气、场所的限制,可以规避粮食损耗风险。自今年8月27日运行以来,该中心已烘干稻谷1200吨。


储存用上了“高科技”,水稻立显“科技范”。在洪雅县,今年水稻栽插面积约14.4万亩,预计总产量8.1万吨。对于一直重视农业发展的洪雅来说,保障粮食安全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是稻谷储存,在水稻种植、生长阶段,科技无处不在。



在柳江东岳核心示范区,稻田中随处可见一列列白色的害虫诱捕器。该设备在水稻生长阶段,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水稻在拔节期,虫害主要是二化螟,我们运用性引诱剂(性信息素)来防治二化螟,运用井冈霉素、芽孢苷素等生物农药来防治水稻的病害。”洪雅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李世洪介绍。


今年,洪雅县在水稻种植中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通过在诱捕器内施放性引诱剂,大量诱捕雄虫,从而减少雌虫产卵量,达到控制虫害的目的。生物农药的应用则是充分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病害的杀灭或抑制作用,实现对水稻病害的绿色防治。



目前,洪雅县对二化螟的防治,运用性诱捕剂信息素的防治面积达到2万多亩;利用生物源、植物源农药防控覆盖面积已经达到80%,确保了洪雅水稻绿色有机生产。


近年来,为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洪雅县还将水稻混施节水整田、沼液替代、无人机精量直播、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生态、绿色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实践,为粮食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024年,洪雅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9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2.59万亩,较去年同期增长3.05%;粮食总产量11.1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6%。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