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人田锡丨少年立志 勤奋好学——认识田锡 心存敬意

洪雅融媒 2021-11-09 09:58 13165

田锡(公元940~1004),字表圣,初名继冲,后更名锡。北宋初年政治家和文学家,嘉州洪雅①人。祖籍京兆②,为躲避唐末黄巢之乱举家迁居四川眉州洪雅罗坝镇徐村③。曾祖父田易直、祖父田诚及其父田懿均为当时洪雅颇具影响的名人贤士。


田锡自幼聪颖过人,喜欢读书著文,理想抱负远大,先后在阿吒寺④、真际寺⑤读书求学。因其学习刻苦用功且成绩优异,深受众人的夸赞和喜爱。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⑥ ,田锡赴京参加太宗亲策殿试⑦,高中一甲第二名,赐进士及第。按北宋科举考试制度,进士考试前三名皆称状元,所以田锡又有“田状元”的美誉。田锡从小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和影响,他的父亲曾多次告诫他:“汝读圣人之书而学其道,慎无速,为期二十年,可以从政矣。”大意是:你要认真研读圣人的经史子集,要学习他们的道德修养,不可以贪图便利快捷,要学习二十年以上方可以为官施政。田锡遵照父亲教诲,坚持不懈博览群书,又外出求学,东游长安。因心中常常仰慕魏征、李绛的人品胆略,所以在他入仕为官之后,始终坚持以谏诤①为己任,多次上书,直言时政得失。正因为这样,田锡的仕途十分坎坷,屡遭贬谪,发配偏远之地,他却毫无怨言,一颗忠君报国之心从未泯灭。他说:“事君之诚,唯恐不竭,矧②天植其性,岂一赏可夺耶?”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对皇上的忠诚,唯恐今生尽不完,何况我是天生的耿直脾气,岂能为一点赏赐或惩罚就不再直言谏诤了呢?”这是他一生为官操守最准确最真实的写照。田锡入仕后历任将作监丞、通判、兵部员外郎,因直言罹③祸,以“留狱之谤”被贬为海州团练副使,后起用任工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吏部郎中、知制诰、登闻鼓院判、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等职。无论做哪一职位,田锡都尽忠职守,上谏朝廷,下谋民福。


【注释】

①嘉州洪雅:今属四川眉山市。

②京兆:今陕西西安。

③罗坝镇徐村:今槽渔滩镇徐嘴村。

④阿吒寺:位于今洪雅县槽渔滩镇九龙山。

⑤真际寺:今位于洪雅县城西北五公里处沙溪寺。

⑥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

⑦殿试: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考试,在皇宫里举行。宋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解试,然后是礼部举行的省试,最后是在皇宫里举行的殿试。考试时间为:解试每年秋天,在各州进行,因此也称“秋闱”;省试在解试次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因此也称“春闱”;殿试时间是省试当年四月。宋代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都称作状元;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田锡不仅对上直言谏议、对下造福百姓,在民风教化及文学思想方面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大家。“公自白衣已有意于风化,上书阙下,请复乡饮礼,又请修‘藉田礼’。”④表明他还是一介平民时就很注意民风教化,上书皇帝,请求恢复“乡饮礼①”和修订“藉田礼②”。流露出他对礼序长幼、明教谦和以及对农业农耕的高度重视。


【注释】

①谏诤(jiàn zhènɡ):意思是直言相劝,使人改正过错。

②矧(shěn):意思是况且。

③罹(lí):遭受苦难或不幸。

④节选自北宋范仲淹《赠兵部尚书田公墓志铭》。


在文学思想方面,田锡主张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文”“道”并重,针对宋初承唐末五代浮艳华丽、萎靡颓废的文风,田锡、柳开、石介、穆修与王禹偁等人便应时掀起了一场古文革新运动,这场古文革新运动最重要的内容是对文道观的阐释和实际运用,柳开、王禹偁等人主张重“道”轻“文”,然而田锡的“文”“道”观却与柳开、王禹偁等人的观点有很大的区别,提出在继承韩愈、柳宗元关于“文”与“道”的论述上要全面师从,转益多师,要“文”“道”并重。他的“艳歌不害于正理”的主张,既是对当时颓废浮艳旧习的批判,更是他文学思想的真实流露。


在审美情趣上,田锡把“雅正”与“艳丽”这看似矛盾的两者和谐统一起来。一方面,田锡强调内容的典雅与醇正,合乎儒家之道。他说:“夫人之有文,经纬大道,得其道则持政于教化,失其道则忘返于靡漫。孟轲、荀卿,得大道者也,其文雅正,其理丽藻。”另一方面,田锡又明辨诗文之异,认为诗歌是文之变,诗文同理,应该既有真实丰富的内容,又应该有用词用韵的讲究,而不能一味地追求颓废浮艳之风。


在创作手法上,田锡主张师法自然与转益多师并重,推崇“自然”“性灵”,主张“心与言会”甚至“随其所归”,反对外物对性灵的桎梏,达到“不知文有我欤,我有文欤”物我两忘的境界。他说:“但为文为诗,为铭为颂,为箴为赞,为赋为歌,氤氲吻合,心与言会。”田锡写诗作文“随其运用而得性,任其方圆而寓理,亦犹微风动水,了无定文;太虚浮云,莫有常态”的生动比喻,对后来的诗文大家苏东坡论文名言“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有很大的启发。


【注释】

①乡饮礼:古时待人交往的一种礼俗方式,礼始于周代,是民间的一种聚会方式,使人们在宴饮欢聚之时受到尊贤养老思想的教化,做到序长幼,明谦和。

②藉田礼:“藉田”也作“籍田”,是中国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藉田礼”是古代吉礼的一种,即孟春正月,春耕之前,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它是“祈年”(祈求丰收)的礼俗之一,又称“亲耕”,寓有重视农耕之意。


田锡的文学成就很高,著述颇丰。其著作传世的有《咸平集》三十卷,其中比较受读者推崇的作品有:奏议《上太宗应诏论火灾》《上真宗进经史子集要语》《上真宗乞赈给河北饥民》《上真宗论轻于用兵》,书《请修藉田书》《答胡旦书》《答何士宗书》《上开封府判书》,古赋《诸葛卧龙赋》《倚天剑赋》《望京楼赋》《积薪赋》《春云赋》《菊花枕赋》,律赋《西郊讲武赋》《圣德合天地赋》《雁阵赋》《御试不阵而成功赋》《春色赋》《晓莺赋》等。此外,他还有论、箴、铭、律诗、颂、策对和表等体裁的作品多篇,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田锡的自然科学专著《麴本草》是我国最早介绍曲药和曲酒的专著,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文献典籍中最早记载曲酒酿造工艺的专著。


咸平六年腊月十一日①田锡病故,享年六十四岁,与夫人杨氏、奚氏合葬于江苏泗州临淮县。死后,宋真宗追赠他工部侍郎、兵部尚书。


田锡的一生,无论身处乡野,还是位居朝臣,他都始终坚守着正直、乐观、向上的品格。为官不骄,为民不怨;谏议朝廷,直言恳切;吁民疾苦,言辞振振。“生活在尘埃里,能看到光明的希望;跌落在低谷中,有向上攀登的勇气。” 田锡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注释】

①咸平六年腊月十一日:公元1004年1月2日。


评论 4

  • 冷冷 2021-12-13

    正人

  • 西门红绿灯 2021-12-13

  • 坎虚流 2021-12-13

    传承田锡精神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