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老川茶”入局新茶饮

洪雅融媒 2025-08-12 09:28 1790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茶饮市场规模达到3547.2亿元,霸王茶姬、蜜雪冰城、茶百道等品牌搅动的消费热潮,不仅改变了年轻人的饮品选择,更重塑着传统茶产业的发展逻辑。当行业从“拼流量”转向“拼品质”“拼特色”,原料产地的竞争成为关键。

好生态孕育好茶叶。(洪雅融媒供图)


在这场转型中,洪雅县的“老川茶”正加速破局。这座森林覆盖率超71.4%、拥有30万亩茶园的县域,既捧着“国家级生态县”的金字招牌,又握着“瓦屋春雪”区域品牌的文化名片,通过消费端品牌创新、加工端标准化生产、种植端绿色升级的“三端联动”,让洪雅“老川茶”从传统茶杯走入新式茶饮的广阔天地,书写着“老树发新芽”的产业故事。

当“老川茶”遇上新茶饮“瓦屋春雪”:用文化与品质征服年轻人市场

消费者在门店体验“瓦屋春雪”新茶饮。


“这杯《浣溪沙》,光名字和包装就让人感受到满满的文艺气息,味道更是没得说!”近日,在洪雅县九胜大道二段的瓦屋春雪茶肆里,“00后”消费者李雨桐举着手机,对着杯身印着词牌名的奶茶拍照。杯中奶茶原料选自瓦屋山1300米以上的高山有机茶园,搭配洪雅阳坪牧场的西门塔尔鲜奶,茶汤清冽与奶香柔滑交织,恰如词中“细雨斜风”的清逸意境。

今年6月初,由洪雅县属国企坤元农投旗下公司打造的“瓦屋春雪”新式茶饮系列正式上市,一举成为区域广受欢迎的茶饮产品。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将“老川茶”的生态基因与东坡文化深度绑定。

原料上,600亩核心茶园扎根瓦屋山腹地,森林覆盖率超96%,树龄超50年的老川茶树通过欧盟与日本有机双认证,种植全程“零农药、零化肥”。奶源则锁定本地阳坪牧场的西门塔尔奶,“高山有机茶+鲜奶零添加”的组合,精准满足当代人对健康的需求。

更令人称道的是文化表达。品牌将东坡文化融入产品命名,《江城子》以有机黑茶碰撞鲜奶,演绎“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赤壁赋》用有机红茶搭配奶泡,复刻“挟飞仙以遨游”的飘逸。这种“喝奶茶如品宋词”的创意,让年轻消费者在社交平台自发传播,其产品在洪雅“村BA”“村晚”等会节现场亮相,受到游客和市民广泛好评和欢迎。

“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卖茶,而是让东坡文化、川茶文化变成可触摸的日常。”“瓦屋春雪”项目负责人介绍,推出新茶饮是洪雅县茶文旅融合发展的有益尝试,目前品牌已入驻美团等平台,柳江古镇、瓦屋山景区门店正在筹备,成都、眉山等地的加盟洽谈也在推进中,后续将努力以“瓦屋春雪”新茶饮为“敲门砖”,将洪雅茶产业带向更广阔的市场。

标准化种植与智能化加工:构建“老川茶”原料核心竞争力

智能化茶叶生产线。


如果说“瓦屋春雪”新式茶饮是洪雅“老川茶”面向年轻人市场的“前锋”,那么标准化、智能化加工则是支撑产业走向市场的“中军”。在洪雅县的茶叶加工园区,四川茗皇茶业有限公司正以智能化生产线为农夫山泉、统一、奈雪的茶等头部茶饮品牌提供定制化原料。

“新茶饮品牌对原料的要求非常严苛,茶叶生产过程需精准控制杀青和烘干温度。”四川茗皇茶业总经理丁志指着车间里的PLC控制系统介绍,公司投资2000万元引进的生产线,能通过传感器实时调控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的参数,确保每批次茶叶的产品参数达到客户标准。

作为浙江茗皇的控股子公司,四川茗皇自带“全茶产业链基因”。母公司深耕茶深加工20余年,客户涵盖统一、可口可乐、星巴克等巨头,年销售额达3.5亿元。依托这一优势,四川茗皇不仅能解决洪雅“老川茶”的销路问题,更通过技术升级提升了原料附加值。

四川茗皇是洪雅县标准化生产茶企的典型代表。新式茶饮的蓬勃发展,洪雅各大茶企在茶园种植、精深加工等环节加大投入、提升品质。蜜雪冰城、古茗、农夫山泉等头部茶饮企业对洪雅绿茶原料的需求猛增,市场需求展现出强劲动力。

洪雅“老川茶”能在新茶饮赛道站稳脚跟,根基在于茶园的生态品质。近期,洪雅县启动5万亩茶园提质增效试点,在7个镇、10个村的核心区域推广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化学农药零使用目标。

“新茶饮的竞争,本质是源头的竞争。”洪雅县茶产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目前洪雅县茶园总面积达30万亩,其中绿色、有机认证茶园面积2.7万亩,生态茶园建设初见成效。后续,该县将持之以恒对茶园提质增效,不断巩固生态优势、回应市场关切、擦亮区域品牌,不断释放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和活力。

记者观察

“瓦屋春雪”新茶饮形象展示。    

洪雅“老川茶”入局新茶饮的实践,勾勒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清晰路径。从消费端的文化赋能,到加工端的标准化生产,再到种植端的绿色升级,三层联动形成“品牌拉动、加工带动、基地支撑”的闭环。

入局新式茶饮,洪雅茶产业既没有丢掉“生态”的老本钱,又通过文化赋能助力新茶饮的“年轻化表达”。当600亩有机茶园与智能化生产线、词牌命名的创意营销结合,“老川茶”不再是“藏在深山”的土特产,而成为可标准化、可复制、可传播的产业IP。

更重要的是,这条路径让产业最前端的农民有了获得感,在绿色化、标准化管理下,鲜叶能卖上好价钱,自然提高了茶农继续提高生产品质的积极性。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洪雅的探索证明,传统产业只要找对“接口”,就能在新消费浪潮中实现“老树新枝”的跨越。


来源:眉山融媒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