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搬到公园,孩子们直呼“有趣”,你呢?

川报观察 2021-03-31 14:28 8404

在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系统谋划了未来五年的城市画卷:打造1000公里“天府蓝网”、建成天府绿道超过10000公里、每年营造公园城市示范场景1000个……

天蓝、水清、听鸟鸣、嗅花香……一点一滴的变化,扮靓了成都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也让每个成都人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在生态建设和环境教育蓬勃开展的今天,成都公园城市已然成为了一本多彩的、立体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公园城市”给教育带来了哪些惊喜?

从去年的10月起,成都石室初中学校就开启了“逛”公园之旅。3月31日,川观新闻记者采访了该校老师,探访该校特色“公园课程”。

将课堂“搬进”活水公园

活水公园建成于1998年,位于成都府河河畔,占地约2.6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保护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境公园。因向人们展示了被污染的水在自然界中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故取名“活水”。

石室初中活水公园之旅立足于环境、水质净化、植物、海绵城市四大方面,意在拓展石室初中学生学习城市发展对府南河的影响、活水公园内净水装置设计的理念与原理、并欣赏其设计的独特性。

“我们希望让学生懂得水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体味‘山因水而活,地因水而兴’,从而培养其发散思维,并关注生活、增强爱护水环境的意识。”石室初中相关负责人表示。

将课堂“搬进”沙河城市公园

早在2010年,石室初中蓝孩子们发出“爱护沙河”倡议:让大家增强环保意识,不乱扔乱丢,不往沙河里倒各种废弃物。十年转瞬,整治一新的沙河再现了碧波荡漾、绿树成荫的盛景。

在“逛”的过程中,越深用文字、照片、绘画等方式记录下现在的沙河,通过景观、植被、水质等方面的对比直观感受沙河治理的成效。

在“逛”沙河城市公园中渗透包括地理、生物、美术、物理、政治等学科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心怀美好生活无限憧憬,畅想未来城市公园理想形态,深入探讨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时代价值、学科内涵、实践路径。

通过实地考察、对比思考、访谈调查,学生们体会了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切实感受现代城市建设中人类对环境的改造的最终目的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让自然与生活和谐共生,也使得学生能在记录与思考中激发保护环境的主体意识,为保护沙河、开发沙河献计献策。

将课堂“搬进”成华公园

在成华公园里,学生们能将所学的生物和地理知识融合起来,了解成华公园的植被类型状况,感受城市公园绿化设计的理念和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逛”公园前,学生们拿到学校印发的《“成华公园植被类型调查”活动方案》和《“成华公园植物类型调查”研学活动手册》,进行了成华公园简介、公园主要植物类型等内容的前置学习。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应用信息技术、收集调查信息、寻访市民经验、分析相关要素、绘制专题地图进行了现场学习。

该校上述负责人表示,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出课本,走进成都公园;用眼看、用鼻闻、用手操作,有助于播种学习乐趣这颗种子,激发孩子们热爱学习、热爱成华、热爱成都的信念,爱你产生对成都公园城市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将课堂“搬进”公园,你怎么看?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