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柳新区采风作品——南山有茶

雅风文苑 2021-01-21 16:33 4578

编前语:2020年9月,县文联、县散文学会组织了“洪柳迎宾八面来风”主题采风活动,采风团一行,立足洪柳新区大题材,创作了20余篇散文、诗歌作品,现一一推出,让文学爱好者享受文意下的洪雅美景。

南山有茶

作者:何泽琼,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眉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眉山市散文学会副主席,出版作品集《温暖的橘子》《陌上行吟》等。

                       青衣如画      县摄影家协会 提供

城市与乡村的距离,只隔着一条江。

彼岸是南山。

南山不是山,是山麓延伸至坝中的一列台地。人们习惯将高于平坝又低于山峰的台地,称作坪。被称作青杠坪,是因以前遍生青杠树。在坪上,回看,是墨色浓郁的的八面山。前看,是依江而立的城市。

                      航拍青杠坪茶山   县摄影家协会提供

大约二十年前的春天,我在影友的引领下,第一次来到坪上。站在一处至高点,四周全是一台一台的茶园,漫天漫地。下面的止戈坝子,满坝金黄,有如美丽的地毯。隔岸的城市,高楼隐约,似近似远。突然发现,这里是打量城市的最佳位置。大约就从那时起,我和影友常常往坪上跑,像开辟了一处新景点。最初,要从阳坪绕过去。后来,从柑子场修了一条宽阔的公路,直达青杠坪,上去就更方便了。当年眺望城市的位置,正是现在的望茶亭。

这些年,我经常一个人开车到坪上,拍片或转悠。偶尔,把车停路边,在茶园中步行。只是随意转,没有向更深处走。一天,开着车沿坪上的路继续往纵深去。惊喜地发现,整个坪上,坡上坎下,全是茶园,一直延伸到八面山麓。心想,当年的青杠坪,现在应该叫青茶坪啦。

茶园连片,就成了风景。茶树齐齐整整,随着地形的平坦或起伏,排出不同的队列。平地的茶树,最整齐划一。茶树一株紧挨一株,一色的茂盛翠绿。如果是坡地,茶树就从高到低蔓延下去,流淌着绿韵。如果是山弯,茶树就像波浪一样,蜿蜒有致。遇到山包,茶树就绕着山包,围成一圈又一圈,一直绕到并不高的山顶。还有的茶树,三五株,站在岩边上,但你不会觉得它们孤单。满山满坡的茶树,就这样自然而又匀整地排列着,勾描出层层叠叠的诗意。我清楚茶树并不是生来就这样匀整的。当茶枝儿一个劲往上窜,农人就会给它们打理。修剪过的茶枝,发芽快,也匀巧。茶叶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绿。初春的茶芽,嫩绿泛黄。随着气温上升,茶芽转为翠绿。到夏秋,树木葱茏,茶叶就变成深绿了。

                    采茶忙      县摄影家协会提供

春天的青杠坪,色彩变得丰富。总是李花先开。李花白而素雅,文文静静地开在房前屋后或茶地边。尽管,李花和茶叶一样,是素色,但有了它们,茶园看起来就不那么单调了。如果李花树下有采茶的农人在忙碌,那是摄影人求之不得的画面。过不了几天,梨花也来了。梨花和李花比,白得更纯净。和茶树站在一起,像绿底白花的布。点缀着李花梨花的茶园,像极了花布裙。那是我从小到大穿衣的最爱。山上竟然很少桃树。偶然发现一棵,也显得太艳,与茶树在一起,有些不协调。茉莉花色泽香气都淡雅,与茶是绝配,可茉莉生得娇气,需要有人呵护,不适合长在野外。倒是朴素的李花和梨花,才是茶树的好配衬。

朋友家在青杠坪,工作、生活在城里。父亲母亲,依然守着坪上的茶园。友性恬淡,素爱清静。或许是丢不掉乡愁,将坪上老屋收拾,取名“楠山·茗园”。青瓦房,木壁头,柴房土灶,蓑衣水磨,都是从乡下来的城里人常常惦记的。茗园被葱绿的茶园包围,可谓“开轩面茶垄”。门口,有荷塘半亩,夏天一到,清风拂扬,绿荷摇曳。屋旁有薄地三分,时令蔬果,绿色生态。朋友偶邀三五好友,集体动手,老灶比厨,园中小酌。而后,沿小道漫步,赏青青茶园,揽满山翠色。逍遥南山,好不快哉。

                             茶乡春色   赵晓进摄影

忽一日,朋友召集,称拔茶开地,划成四四方方十份,喜欢种地的朋友自领。我欣然认领一块,约四平方米。先种黄瓜、二季豆,后栽蕃茄、辣椒。再后来,又弄来两苗冬瓜、两株红苕。由于栽得过于密实,几乎看不到行距。怕营养不良,我隔不了两天就上去浇水。旁边农人看到,说种菜不是浇花,这样浇没营养,要把菜浇黄,即便要浇,也要用粪清水。遂减少浇水的次数。开始学担粪、给二季豆插竹杆,重温生疏了的农事。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坪上种了菜,就忍不住把这里比喻成古人向往的南山,把自己比喻成南山农夫。经常得意地对人说,自己在青杠坪种有一方地。

种了地,有了更充足的理由到坪上。有时上去根本不浇粪,只想是看菜长的咋样,确认成活了心里才踏实。二季豆发得好,黄瓜太小气,全军覆没。蕃茄一开始蔫蔫的,后来好不容易活过来。辣椒、冬瓜、红苕苗都长得还不错。

夏天一到,菜们看长,杂草也比着长。扯草又成了活路。几天不去,青草便肆意蔓延。再后来因为忙,草也懒得扯了。一天,发现二季豆挂满了,可以摘了。次日拿面盆去,居然摘了大半盆。辣椒结了不少,还有几个小蕃茄。自己种的菜,味道自不说。突然有种收获的成就感。但地头的草越来越盛,让人头疼。过些时候再去,发现除了二季豆爬得高,其他菜都被青草欺负得只看到影子了。甚至摘辣椒要拨开草才找得到,找到也是典型的营养不良。幸好二季豆会攀沿!不仅我的地,其他几块地,一样草势旺盛。为什么草比菜长得还好呢?等于说我给菜浇水浇粪,都浇给草了?哎,只怨自己懒得除草。罢了,农事辛苦,稼穑不易。种了一季后,包括我在内的几位城市农夫,都称杂事繁多,不能尽力耕作。菜园,又被朋友爸妈还原成了茶园。

没有菜地,坪上照常去。至少,它是我们摄影的菜园地。某一日清晨,雨后转晴。一个人悄悄开着车直奔望茶亭,自以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还在坡上,一抬头发现早有五、六根脚架排开了。影友们相互调侃,“吃独食”。过后,又故伎重演。

我还喜欢傍晚开车到坪上。这个时候,停在公路上收茶叶的车,围满手提一篮篮鲜叶的茶农。等收茶车开走,对面县城的灯火也明亮起来。在茶地边眺望城市夜景后,循着茶香找到茶叶加工坊,看茶工在机器上炒制茶叶。如果运气好,遇到哪户人家正在做手工茶,还会喝上纯手工揉制的鲜茶。这个傍晚,便会因为茶香变得格外的美好。

满以为,青杠坪只是洪雅影友的自留地。忽一日,在茶园偶遇一群外地影友。外地影友称,已经来这里三次了,青杠坪茶园是他们每年春天的打卡地,而且每次来都要买好多新做的茶叶。这不,好景岂独享,藏也藏不住。

编辑:刘海燕

审核:王 清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