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10月19日晚,眉山仁寿县体育场见证一场客场失利,却清晰映照出攀枝花攀钢钢铁勇士队的铮铮铁骨。
这个秋夜,他们用行动诠释“扛得住”——扛住场上少一人的被动局面,扛住对手如潮的攻势,扛住客场刺骨的寒风,扛住比分落后时的巨大压力。
这份钢铁般的意志,与一座工业城市60年的精神底蕴一脉相承。
攀枝花的“扛”,首先藏在人的骨子里。
球员更衣室,队长谷任仵手腕上的3D打印护具,泛着冷峻的光。
这护具见证过骨折的剧痛,却没挡住他带伤上场的脚步;承受过冲撞的力道,却压不住他受伤后依然选择扛的倔强。
不止谷任仵,攀枝花球员碰撞擦伤后,简单处理便重返赛场,眼神始终坚定。
“我们会受伤,但是受伤后依然选择扛住,落后时依然相信能够追回。”谷任仵赛后的话,道尽这份逆境坚守的信念,恰如这座城市与钢铁结缘的初心。
回顾60年前,“攀一代”早已写下“扛”的序章。数十万建设者告别故土,奔赴不毛之地,用“不出铁不回家”的豪迈誓言,在金沙江大峡谷“扛”出一座工业城。
炼钢需要千度炉火的淬炼,一座城的生长,也必须在时代的考验中不断打磨。
进入新时期,攀枝花面临新的赛场——产业转型升级。传统钢铁产能过剩,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路径何去何从?攀枝花再次选择“扛”。
谭浩/摄影
不回避阵痛,攀枝花以“工业强市”为战略,用“圈链思维”重构产业版图,精准落子:
● 筑牢压舱石——红格南矿开发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如同球队稳固后防,为“千亿投资、万亿产值”的世界级钒钛产业集群筑牢根基。
● 开辟新赛道——首例无人机快件运输如精准长传,成功试航;全国首个光解水制氢商业化项目启动,恰似一记精彩射门;掺氢管道输送试验平台落地,100MW/500MWh 全钒液流储能电站一期项目并网运行,如同球队在关键时刻的完美配合,标志新型储能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 瞄准“卡脖子”——金江实验室已揭牌,为钒钛资源绿色开发注入新动能;推进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全国重点实验室序列,聚力攻克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先进材料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全力保障战略资源安全供给。
这座城市,正如它的球队,在发展的赛场上,一次次扛住压力,实现“钒钛之都”享誉世界、“阳光花果城 康养攀枝花”华丽转身。
王禹豪/摄影
绿茵场上的“扛”,是拼抢、是防守、是永不放弃;攀枝花的“扛”,是坚守、是突破、是向新而生,这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百炼成钢的执着。
比分终会翻页,赛季也将更迭。但“扛得住”“扛到底”,成为这座城市最坚硬的底色,也是最恒久的传承。
这,就是攀枝花,一座在淬炼中成长的钢铁之城,一支在拼搏中奋进的钢铁之师,一个“扛”出来的传奇。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