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丨洪雅:古诗词里话农桑,智慧农业看今朝

洪雅融媒 2025-10-15 10:07 880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当李绅笔下的诗句穿越千年

落在洪雅县“天府粮仓”的稻田里

便化作了一幅科技与汗水交织的丰收画卷


今年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

主题为

“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

10月16日所在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

主题是“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



当“世界粮食日”与洪雅丰收季相遇

古老的诗意与现代的农业科技

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让我们跟着古诗的韵脚

走进洪雅这片“天府粮仓”

看看一粒米如何从诗行走向餐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李绅的《悯农》描绘了传统农耕的艰辛。而在今天的洪雅,这种“靠天吃饭”的艰辛已悄然改变。


“我是识字耕田夫”,苏轼当年写下的这句诗,仿佛为今天的洪雅农民画下了一幅自画像。只不过,今天的洪雅“耕田夫”不仅识字,更识得现代科技。



看那止戈镇农户徐明安,他不再是“锄禾日当午”的经典形象,而是滑动着手机屏幕,笑盈盈地说:“以前种粮食就是看天吃饭,现在有‘洪雅田管家’线上服务平台,实现了‘耕种管收烘储销’全链条全覆盖机械化服务,我们不愁产不愁销,干劲十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古人眼中的丰收,在今天的洪雅有了全新的尺度。


在我县止戈镇安宁村的水稻千亩高产片区,大型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取代了往日的蝉鸣蛙叫。种粮大户杨富强自豪地介绍:“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管理效率,预计今年总产量800万斤左右,相比去年增产10%。”



今年,省市专家组对止戈镇水稻千亩高产片区进行机收测产,测得最高亩产达806.15公斤,加权平均亩产为755.12公斤。这些数字,让古人的“秋收万颗子”相形见绌。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古人描述的困境,在今天被洪雅的实践所破解。


洪雅是全省唯一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山区试点县。近年来,我县围绕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洪雅示范区,制定了建设1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



在“天府粮仓”止戈安宁万亩核心示范区,沟渠纵横有序,机耕道通达田间。曾经的“巴掌田”变成了“吨粮田”,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旱涝保收”,从“零散低效”到“规模智能”的转变。


据统计,目前洪雅县高标准农田面积已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约75%,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建成率已达82.92%,全县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已超过80%。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人对粮食的珍惜,在今天延伸到了收储环节。


在洪雅县余坪镇新安社区,“洪雅县粮油仓储设施建设项目”已全面竣工。两排高大的浅圆仓整齐排列,配套设施设备已完成安装调试,具备投用条件。



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共建有仓储容量5000吨、储粮温度维持在18摄氏度以下的浅圆仓6个。项目以“低温、恒湿、恒氧、恒洁、恒智”的“五恒”体系打造,投用后将显著提升洪雅的粮食仓储能力。


这让人不禁感慨:古人“颗粒归仓”的愿望,在今天有了如此高科技的诠释!



而在餐桌另一端,世界粮食日的提醒从未缺席。洪雅人深知:每一粒米,从播种到收割需数十道工序,浸透着农人的汗水与科技的智慧。正如李白在《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中所写:“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荀媪端来的菰米饭,盛满的是对粮食的敬畏;而今日洪雅的“洪雅大米”,承载的是从“种得好”到“卖得好”的产业链升级。

走在今天的洪雅田野,你会看到:古诗的意境还在,但内涵已焕然一新。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指尖轻点,农事搞定”;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从“锄禾日当午”到“机器轰鸣忙”——洪雅的农业正在诗意地蜕变。“吏民莫作官长看,我是识字耕田夫”——苏轼笔下那位洪雅主簿的自我定位,仿佛是今天洪雅新型农民的真实写照:他们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在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

洪雅用自己独特的方式

向世人展示了一幅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 的现代画卷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