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好幸福家”之探爱读书会

洪雅妇联 2025-08-22 10:24 836


在洪雅,有这样一个系列读书会让婚姻与爱有了更温暖的答案。自7月16日起,洪雅县妇女联合会主办、蓝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及妇联执委工作室承办的“眉好幸福家”婚姻与家庭系列读书会正式开启,目前,读书会已悄然开展到第5期。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生硬的理论,这里更像一个温暖的“情感驿站”,让每个走进来的人,都能在故事、分享与互动里,重新读懂婚姻,看见亲密关系的更多可能。

第一期大家围坐在一起时,有人带着对婚姻的困惑而来。《婚姻的目的与蓝图》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跨越文化的视野——从古老神话里不同文明对婚姻的想象,到如今婚姻在时代浪潮中的变与不变,大家聊着“幸福的婚姻都相似,不幸的各有各的难题”,那些藏在日常琐碎里的迷茫,似乎在集体的探讨中渐渐清晰。

“原来选伴侣时的心动,可能是靠气味来选的,你知道吗?”第二期《演化论——你是怎么选中爱人的》,活动现场笑声不断。当理论拆解了男女在选择时的不同考量,小组里的分享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有人说“当时就觉得他很孝顺”,有人笑谈“是被他的真诚打动了”,科学视角碰撞真实故事,让“缘分”二字多了几分可触摸的温度。

第三期《依恋理论》的探讨尤为深入。恒河猴实验视频放完,现场安静了许久。依恋关系把大家拉回成长的轨迹,导读老师先将依恋关系拆解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和成人后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些典型案例相对应——有幼儿独自玩耍时对父母的依赖程度,是学龄期孩子面对分离时的情绪反应;也有成人在亲密关系中遭遇冲突后的表现。

随后,各小组围绕这些具体情况展开热烈讨论:“孩子较少出现心理问题,和不安全依恋关系的人相比,孩子更自信,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应该是安全型吧?”大家结合不同阶段的行为特征,一一判断事件所属的安全型、逃避型或焦虑型依恋类型,再通过情景演练把抽象的分类变得鲜活可感,仿佛在回溯与观察中,悄悄读懂了自己与身边人的亲密模式。

“婚姻里的付出与收获,也是一种‘交换’吗?”第四期《社会交换理论》的讨论一度热烈。当“情感价值”“现实支持”这些抽象概念和生活里的“他记得我爱吃的菜”“她在我低谷时的陪伴”联系起来,大家忽然明白,那些看不见的“交换”,其实是婚姻里最珍贵的双向奔赴。

第五期,轻音乐响起时,现场的节奏慢了下来。《亲密关系之社会学习理论,爱的告白》里,角色扮演者的一问一答,让在场人想起自己的家庭。原来,我们对待爱人的方式,早已藏在童年时与父母的互动里——这份觉察,成了最动人的“爱的告白”。


五期活动,像五颗串起的珍珠,串联起婚姻从本质到经营的全貌。在这里,没有人是旁观者,每个人的故事都被认真倾听,每个困惑都能找到共鸣的回应。正如参与者说的:“原来婚姻里的难题,不是我一个人在面对。”

这场关于爱与家庭的探索还将继续。在洪雅,“眉好幸福家”正用最温柔的方式,陪伴更多家庭学会在婚姻里成长,让每个家庭的幸福,都有迹可循。

图文:李欣励、魏久淇

编辑:毛竹

审核:李杨霞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