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书 | 若用书信体去对话洪雅历史名人、乡土风物

洪雅融媒 2025-07-07 09:46 1910

文旅深度融合,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与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路径。‌‌近期,市委书记黄河赴洪雅县宣讲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并开展调研时强调,要紧扣打造“国际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目标,着力塑造品牌、彰显特色、丰富业态,走出一条符合洪雅实际、顺应发展趋势的文旅融合新路,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近年来,洪雅以 “文化铸魂、文旅兴业” 为核心,通过设施升级、遗产活化、业态创新等举措,不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今天,我们不妨就以书信的形式,来读一读洪雅文旅二三事。



鸿雁展翼,山水回声

走,

我们一起以墨为舟、以字为桨

去开展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 ↓ ↓



——致田锡

田公钧鉴:

见字如晤。

今晨过水景公园,见您石像肩头栖了只鸟儿,仿佛已经看见了当年您表圣奏议的模样——“田锡直臣也”。

犹记儿时逛街,摊主们常念叨:“做生意学田锡,秤杆子不掺假。”那时不解,直到在县志里读您因直谏被贬,仍坚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方知这青衣江畔的硬气,早溶进洪雅人骨血。

如今新城蝶变,风骨依然,“正直”二字,已成代代相传的基因。



——————

宁鸣于盛世烟火,不默于樊笼!且记:莫负少年头,自有天地酬。

                            —————

接收

田公给你发来一条消息




(刘忠俊/摄)


——致茶树

亲爱的茶树:

这是我写给你的第1314封信。

昨夜细雨敲窗,梦见你裹着襁褓的模样——1700年前你长于山间时,可曾想到今朝达83亿的年综合产值?瓦屋春雪,多么美丽的名字啊……

人们常赞你茶汤澄澈,犹见采茶嬷指尖掠过芽尖凝露,霜发与你的茶毫一同沐在晨光里,动人无比。

瞧,茶客空间绿波正漾,优哉游哉,好不快哉~



——————

愿君如洪雅春芽,在时代沸水中舒展青翠。

                            —————

接收

洪雅茶给你发来一条消息




(夏永翔/摄)


——致青石板

hi,青石板:

你总是和岁月乡愁联系在一起,诚然,你的身躯里载满了故乡的印记。

清朝时,“柳”“姜”的故事为人津津乐道,你成为一方符号;百年前,“四大家族”的故事广为流传,你静守年华;今天,八方游客慕名而来,烟雨柳江入梦江南。

当然,这并非全部的你。儿时赤脚跑过的“连环画”,雨后白汽氤氲的清香,木雕窗棂旁的景象,青羌锣鼓声里的“舞台”……这些,都是你。

行李箱滚轮划过,我无时无刻不在见你,无时无刻不在想你。

听,微风轻摇,竹林作响,那是家乡的呼唤……



——————

少年郎:你且大胆往我身上踩,我替你记住你的每一次迈步。

                            —————

接收

青石板给你发来一条消息




——致青羌鼓手

亲爱的鼓手叔叔:

手机录信怕吵到您,我不忍打破山间的静谧。

今夏五月台会巡游,非遗盛宴仍在回味,闭眼,青羌楚韵依旧芳华。

一曲悠长,一诉情殇,若以洪雅山水比拟,那该是——瓦屋山雪是镲,青衣江奔流是鼓,田间稻农的笑语是铃铛!

两千二百载春秋,您以铜为骨、以山为谱,把国破家亡的泪,酿成生生不息的歌。

咚锵!咚!锵!鼓声亮,因见心在云端~



——————

后生仔:莫学那浮云飘天上,要学就学咱羊皮鼓——空腔子装得下三千年的雷!

                            —————

接收

鼓手叔叔给你发来一条消息


……


读及此

你是否也迫不及待提笔书写?


来吧,去执笔——
写给守护古祠的老人

写给瓦屋山繁衍生息的小精灵

写给在玉屏山森林博物馆展现年轮的树根

写给藏在洪雅山水间的文化瑰宝

……

洪雅的故事

从来不在县志泛黄的纸页里

而在您舌尖的藤椒香、

耳畔的耍锣鼓、指尖茶芽的颤动中

快在评论区一展风采吧~


评论 1

  • hy66968 2025-07-07

    何须寻觅远方?此地风物,足以熨帖半生浮尘。 ——2025年7月于洪雅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