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雅,有这样一批“新农人”,他们开得好新农机,玩得转新农技,搞得定新渠道,在一片片乡野泥土中,开辟出自己的星辰大海,用事实证明,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在洪雅县中山镇谢岩村,和茶一样出名的,还有“沈卫超”这个名字……
这位“新农人”,返乡扎根农村八年,大力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创新试行药茶套种模式,带领乡亲们吃上“致富饭”,打响茶山“林”文章。
四月的中山镇谢岩村阳光明媚,春光正好。在盛邦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药茶基地里,入目皆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合作社理事长沈卫超多年来辛勤劳作和精心培育的成果……
2017年,在政府返乡创业的号召下,在外深耕建筑领域的沈卫超回到家乡,成立了盛邦种养专业合作社。
“农村人口少,劳动力外流,许多土地就荒芜下来了。”沈卫超说,“总要有人来种这些地,这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份责任。”
随后,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沈卫超在谢岩村流转土地3600余亩,建成林药现代产业基地,并将目光瞄准了林下产业,“谢岩村地处山区,且林木面积较大,发展林下种植优势十足。”
2020年初,经过前期的清除杂草、石块,深耕土壤等精细整地后,建成的林药现代产业基地上开始了大面积种植……
为打破土地固化现状,进一步提高林地利用率,沈卫超在基地创新试行药茶套种模式: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下茶及黄精、重楼等中药材的种植,实现了林下资源的立体开发。
此模式也得到了农业专家的肯定和市场的认可——今年2月,该基地成功入选四川省首批“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
与此同时,沈卫超林下“淘金”的种植模式也吸引了不少群众前来学习取经。
一时间,药茶套种的种植模式在周边快速推广,约一万亩药茶林在洪雅郁郁青青,一条立体种植、多元增收的路径从谢岩村飘荡而出……
此后,为了进一步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填补群众药茶种植的知识空缺,沈卫超还积极同农技专家等搭建起农技培训平台,组织社员及周边群众一起学习种植知识和绿色防控技术等,帮助他们解决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除了创新种植模式,沈卫超在种茶方面也颇有心得。
2022年,基地签约洪雅区域公用品牌“瓦屋春雪”的唯一直供基地,作为洪雅非遗川种雅茶制作技艺代表的沈卫超大受鼓舞。2023年5月,合作社选送的“沈茶坊绿茶”获第十五届“天府名茶”金奖……
如今,合作社的千余亩土地上,280余户农户在这里分得致富红利,150余人在这里靠做工鼓起了腰包……
“我们合作社实行产销一体化模式 ,目前有成员280余户,常年吸收附近村民150余人在合作社长期务工,年发放报酬300余万元。”
林下生“金”,沃野藏富。在洪雅广阔的田野上,和沈卫超一样的“新农人”正用行动回答着“怎么种地”的时代课题……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