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洪雅:以水为笔 书写生态富民答卷

洪雅融媒 2025-03-22 09:15 752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洪雅,森林覆盖率达72.49%,如同一颗“绿海明珠”,镶嵌在四川盆地西南,这里330余条河流纵横交织,水资源总量达23.0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7800立方米


近年来,洪雅县立足丰富的水资源,以水为笔,通过建设幸福河湖、推进流域治理,不断书写生态富民答卷,让一泓碧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惠泽千家万户的“幸福源泉”。2023年,洪雅烟雨柳江水利风景区被认定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24年,洪雅县花溪河入选“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


△雅韵花溪 何泽琼 摄

兴水——一泓清流完成幸福河湖变迁


站在柳江镇花溪社区尹村新筑的“雅韵花溪”生态廊道上,花溪社区党委书记黄文珍望着眼前标有骑行步道的河堤和青砖黛瓦的农家乐院落,恍若隔世。这位曾经的尹村生产队长,清晰地记得20世纪90年代,每逢汛期,暴涨的花溪河裹挟砂石摧毁耕地的场景。


花溪河发源于峨眉山西岭大众岗,干流全长71千米,流域面积728平方千米,系青衣江右岸一级支流,岷江三级支流,流经高庙镇、柳江镇、止戈镇等地,就是这样一条“母亲河”,却因为缺乏治理成为尹村及沿岸群众的“噩梦”。


“尹村四面被花溪河环绕,夏季经常发洪水,但是由于没有防洪的河堤,耕地流失比较严重,村民要靠借粮过日子。”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黄文珍仍历历在目。当时因水利设施的缺失,既缺粮食又临河的尹村成了出了名的“水打村”,一提到尹村,附近的村民都避而远之,甚至在当地一度流传出“嫁女不嫁尹村坝”的说法。这一说法一直延续到水利设施的兴建,生态环境的改善才逐渐被终结。


△位于尹村旁边的“生态河堤” 柳江镇人民政府 供图


2017年起,洪雅举全县之力推进河湖治理、生态修复工作。期间,尹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于2018年关停2户有水体污染源的禁养区养殖场,阻断污染源。2019年起,在原有生态功能的基础上,打造出花溪河孔石桥段、杨坝天宫段等集“安全、绿色、生态”为一体的“会呼吸的堤防”18.072公里。与此同时,“雅韵花溪”生态廊道以及5个生态节点、4.2km生态步道、12.5km岸线绿化、180亩“零碳”农业示范区的打造让尹村成为直接受益者。


持续的花溪河治理,让当地农村河湖面貌有了极大的改观,尹村也迎来了新面貌:新修建的河堤成了群众休闲散步的场所,新建的污水处理厂让四面环水的村子清亮了起来,村里的乡村景观成为游客的打卡地。


“以前是水患河,现在是水利河,环境好太多了。经过多年的治理,村里现在是水美、路美、生活更美。”尹村农家乐老板尹成必笑着说。随着生态的改善,曾经的“水打村”如今变成了大家口中的“水韵新村”,水清、岸绿、景美的尹村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尹村237户村民中,已有16家转型发展农家乐,投身乡村旅游发展


△如今的花溪社区尹村 杨静波 摄


从避水而居到亲水乐水,“水打村”一跃成为“水韵新村”,巨大的变化也是花溪河治理的一个缩影。溯流而上5公里,柳江镇红星村的文旅融合正演绎着另一种精彩


该村位于洪雅烟雨柳江水利风景区核心区域,花溪河及其支流杨村河双河环绕古镇,至今还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川西风格民居建筑,码头文化、雅女文化、乡绅文化等地域文化在红星村多元交织。


△柳江镇红星村 尹霜林 摄

近年来,当地依托花溪河堤防、杨村河堤防等水利工程,充分发掘烟雨柳江水文化,在保留原生态景观的基础上,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新增了清水步道,跳墩桥水景等旅游景观,并打造出水上乐园,丰富的文旅业态让红星村成为诸多游客的出行目的地


“水是柳江镇的灵魂。近年来,我们聚焦幸福河湖建设,在柳江镇花溪河两岸新建起兼具防洪和景观的河堤,将幸福河湖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着力打造亲水文化活动,推出‘明月节’‘夜游柳江’‘国风游柳江’等主题活动,推动‘绿色优势’向‘产业胜势’转化,实现‘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的迭代升级。”柳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白贵洪说道。在卓有成效的水治理下,2023年,四川省洪雅烟雨柳江水利风景区被认定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柳江生活污水处理厂 柳江镇人民政府供图

“治水,更要兴水。要在水资源上做‘文章’,探索出水资源保护与价值转化的共生之道,让花溪河的每一滴水成为幸福的种子。”洪雅县水利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洪雅花溪河上游、中游、下游已经打造出高庙白酒产业带、“柳江古镇”文旅IP、现代农业园区等多产业的沿河经济产业带,成为造福沿岸居民的一道亮丽的绿色经济长廊


2025年1月,在水利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洪雅县花溪河入选2024年幸福河湖优秀案例名单,成为全国24条(个)入选河流(湖泊)之一


治水——防洪治理凸显民生温度


兴水的案例在花溪河不断上演,而关系到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治水也在另一条河流——安溪河流域持续进行


“现在不用为洪水发愁了。”洪川镇新庙村村民王云华指着新修建的安溪河防洪河堤开心地说道。


时下已至大春耕作节点,王云华正在酝酿在自家的地里种植3亩水稻。对王云华来说,新河堤的建成,让他种植水稻心里有了底。


△新庙村安溪河防洪河堤 魏向敏 摄

“有了安溪河,我们种庄稼就不怕缺水。但是一到夏天,每逢一两年安溪河都要涨水,凶得很。”王云华说,“我家的地又处在河的弯道处,只要发洪水,地里就要遭殃,经常被这河水弄得不得安心。”


在新庙村,不仅是王云华,当地很多村民对安溪河“又爱又恨”。在当地,许多村民和王云华一样,以种植水稻、藤椒、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生,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一年收成的好坏,取决于安溪河是否“温顺”,而这种状况随着洪雅县安溪河防洪工程的建设有了极大的改变。


2024年,围绕“保安全、促发展、护民生”目标,洪雅县将安溪河余坪镇段、洪川镇段防洪治理工程作为当年重点水利项目有序推进。项目设计的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涉及新建堤防及护岸12.774公里,河道疏浚15.58公里。


△安溪河防洪河堤 肖蒙 摄

经过为期一年的建设,集防洪、景观、休闲、生态于一体的河道景观出现在安溪河上。新建的安溪河河堤护岸如同给河道穿上“盔甲”,为周边6052名群众和12019亩耕地提供坚实的保障。“自防洪工程建成后,河道变宽了,河堤更坚固了,耕地有了很好的保障。我们又在河堤上新增了2.5米宽的步道,方便群众休闲娱乐。村民对这个工程也是经常夸赞不已,我们是打心眼里开心。”新庙村党委书记魏向敏说。


兴水、治水让流淌的花溪河、安溪河成为群众乐享家乡发展成果的幸福纽带,而作为洪雅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青衣江,随着近年来对青衣江水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其蕴藏的生态红利已惠及千家万户


△ 水润洪雅 范自节 摄

从“靠水吃水”到“依水兴城”,洪雅的水故事正在续写新篇章。随着幸福河湖的持续推进,流域治理的不断夯实,这座川西南县城正以“水脉”串联“文脉”“绿脉”,铺展出一幅“水清岸绿、业兴民富”的现代版“清明上河图”。正如县水利局局长刘卫权所言:“我们要让洪雅的每滴水都折射出生态价值,让洪雅的每条河都流淌出民生温度。”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