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丨以五大抓手推动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见行见效

洪雅妇联 2024-10-08 15:41 6816

来源:
正值汛期
如何防范应对山洪灾害?
快来学习这些防灾避险知识




一、什么是山洪灾害?


山洪突发性强,山区因山高坡陡、溪河密集,短时强降水后降雨迅速转化为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由于流速大、破坏性强,能迅速成灾,造成严重危害。另外,上下游不一定会同时降水,即使上游已经形成山洪,下游也会因未感受到降雨而降低警惕性。等到听到山谷的轰鸣,回过头时,已经被卷入了水墙之中。






























二、山洪来临前有哪些征兆?



01

看:沟谷中河流突然断流,或水流突然增大,且水中夹杂很多柴草、树木,水流浑浊。


02

:上游突然传来像货车、重卡一样的轰鸣声,这可能是洪流携带的泥石撞击产生的。




























三、遇到山洪如何自救?


01

当感觉降雨太大,有可能受到洪水威胁时,应该有组织地提前向山顶或高地等高处转移。


02

在山区突然遭遇山洪袭击时,要沉着冷静,以最快的速度撤离。撤离现场时,应该选择就近安全的路线沿山坡横向跑开,千万不要顺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撤离后不盲目返回。


03

山洪流速急、涨得快,不要轻易游水转移,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04

被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坚固的住宅楼房时,应耐心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洪水消退。


05

如措手不及,被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溪岸、土坎或木结构的住房里,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信条件的,可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以呼救,让救援人员更容易发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漂流物,在水上转移。


06

当发现高压线铁塔歪斜、电线低垂或者拆断时,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者接近,防止触电。



山洪凶猛,常备不懈!
大家户外出行一定做好安全防范!


汛期户外出行注意事项

汛期户外出行“六警惕”

1.警惕盲目探险
雨季户外运动项目选择需谨慎,充分了解相关风险和安全规定,雨季尽量不要前往山岳型、峡谷型、涉水型旅游景区点。切勿前往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旅游景区。更不要参加未开发线路探险旅游,切不可追寻刺激、盲目探险。
2.警惕涉水
警惕涉水活动,警惕淹溺事故,不要到江河水库等未知环境或有警告提示的水域游泳。尤其少年儿童不要独自在水域嬉戏,更不能在野外游泳。

3.警惕异常声响
户外出行时刻保持警觉,山区汛期一定要警惕所有异常的细节,河水、井水的突然上涨或干涸,山体或地面裂缝,岩体掉落的石块,沙石声响等都可能是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前兆。
4.警惕雷击
在户外遇到雷雨天气时,要尽量躲避在安全的建筑物中,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远离河流湖泊、稻田以及空旷地区,远离广告牌以及简易建筑物。

5.警惕“慌不择路”
在遭遇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和崩塌等危险时,都应迅速向两侧高处跑。遇到洪水千万不要贸然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6.警惕盲目施救、切勿贪恋财物。
山体滑坡后切忌立即返回,避免二次滑坡再次造成危害

每年暑假

都是学生被诈骗的高峰期
6月以来,未成年人被诈骗案持续高发
全省15岁以下受害人已有362名
诈骗分子的各种新型手段
防不胜防
“熊猫反诈”给大家整理了几个典型案例
请各位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学习
强化防范意识

避免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吃鸡”皮肤免费领?

10岁小学生被骗4万元

7月22日上午,省内某地10岁小学生冬冬(化名)在家玩“和平精英”时,看到游戏内有人称可免费领取游戏皮肤,并留有QQ号码作为联系方式。
冬冬添加对方QQ后,对方要求其拿大人的手机扫描二维码领取。冬冬按要求扫码后,看到手机上显示微信资金被冻结并且会被拘留15天,心里既疑惑又害怕,于是将此页面截图发给对方询问原因。
对方称可解决“冻结”和“拘留”问题,要求冬冬将其大人的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拍照发送

冬冬按要求照做后,对方让其在大人手机的支付软件上绑定了被拍照的银行卡,并下载云闪付、翼支付、共享屏幕APP等软件,完成后再要求冬冬打开共享屏幕软件,最终分批转走了银行卡里的4万余元

转账记录

警方接到冬冬家人报警后,第一时间开展冻结支付,查找资金流向,最终成功将被骗的4万余元追回!


做任务赚大钱?

12岁小学生被骗16万元

7月21日,省内某地12岁小学生悠悠(化名)在家刷短视频时,看到一条学生也能赚大钱的广告,并附有QQ号作为联系方式。随后,悠悠添加了对方,并被拉进了一个名叫“快乐度暑假”的群聊。

在群聊中,悠悠看到有人发“只需转5.88元就能返588元”的任务,悠悠就在群里发言说自己愿意参加,并扫码支付了5.88元,但迟迟没收到返还奖励。

随后,悠悠询问群主原因,但群主却称已将钱返还,但因悠悠是未成年人,公司已将其账号冻结,要求悠悠负责,否则就报警。

悠悠因害怕”被抓“,就按照对方要求,用其奶奶的手机拍摄银行卡、身份证信息等发给对方,并下载屏幕共享软件、支付宝、云闪付等APP,随后在对方的指导下,欺骗奶奶进行刷脸、认证后,被转走16万余元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转账记录

“小马宝莉卡”免费送?

11岁女孩险被诈骗

7月25日,省内某地11岁小学生琪琪在刷短视频时,发现一视频博主称自己准备“退圈”,要把持有的“小马宝莉”卡片免费送人。琪琪心动不已,于是主动私信对方,添加了好友。

在交谈中,对方让琪琪扫码填写个人信息,并支付30元运费。而琪琪支付完运费后,对方称因违规操作,导致其公司账号被冻结,必须配合其解冻,否则报警追究法律责任。对方还强调,一定要用家长的手机才可以完成解冻

见自己闯下如此“大祸”,琪琪立即向妈妈要来手机,并按对方指引下载了屏幕共享软件。而就在琪琪与对方共享屏幕时,妈妈发现了端倪,制止了琪琪的行为,随后报警,成功避免了经济损失。

暑假期间
学生群体在家使用手机机会增多
所以骗子抓住“机会”
利用“免费”领“皮肤”“卡片”等
吸引未成年人上当受骗

家长该如何避免

孩子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熊猫反诈”温馨提醒  

请家长与孩子约定好每天上网时长,教育其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同时合理安排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多培养其他兴趣爱好,让孩子们适度游戏,快乐成长。

平常要教孩子牢记“三不一多”,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不要将支付密码等信息告诉未成年孩子,需要支付任何费用须经家长同意,并由家长进行操作,最好不要让孩子自己操作。
请学生及家长群体要提高警惕,切勿轻易相信陌生网友,如有疑问请

8月28日上午,在四川成都举行的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主论坛上,全国妇联、中央网信办从全国范围内选出4组网络文明建设领域代表家庭故事,分别围绕“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四大主题,以情景演绎的形式展示网络文明建设成果,并发布“弘扬优良家风 共建网络文明”家风倡议。


爱国爱家

家风植初心 赓续家国情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剧照


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焦门家风是焦家儿女诚心秉持的人生信条,是坚定高尚的信仰和品格,是最珍贵的财富和最美好的传承。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把爱国和爱家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这也是焦裕禄精神与新时代的共鸣共振。


相亲相爱

小美家风 大美中华


陈苏、耿晨晨家庭

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


婚姻的美满基于两情相悦的用心经营,家庭的幸福源自纯良家风的培育传承。上孝父母,下育儿女,夫妻恩爱,好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美,国家才能美。


向上向善

看过世界 更爱中国


陆春、杨青锟、小锟家庭
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


环游世界强劲了体魄,开阔了眼界,更在耳濡目染中让爱国心代代相承。好家风引领我们向上向善,是我们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我们打开窗,走出去也带进来。


共建共享

倡美好家风 谱时代华章


秦一、童伟宏、童语兮家庭
全国妇联“百个巾帼好网民故事”代表


好的家风不仅是子孙延绵的支柱,更是中华文脉的传承。共建共享

9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解释(一)》,聚焦社会广泛关注、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亟须解决的争议问题,明晰责任、定分止争,自9月27日起施行。



拐卖儿童案件家属如何追偿?


拐卖、拐骗儿童及智障妇女的犯罪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受害者的人身权益,也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关于寻亲费用赔偿等问题,此次司法解释进行了明确。


  • 支持赔偿监护人寻亲的合理费用


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监护人请求赔偿为恢复监护状态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等财产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 明确严重精神损害的认定标准

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父母子女关系或者其他近亲属关系受到严重损害的,应当认定为民法典规定的严重精神损害。


被监护人侵权,赔偿费用由谁支付?


农村留守儿童、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权益保护、“校园欺凌”等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关注。实践中,也有非近亲属担任监护人且被监护人本人有财产的情况,这时完全由监护人担责可能导致非近亲属不愿担任监护人,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


为解决这个问题,司法解释规定:
  • 人民法院在判令监护人担责的同时,应当在判决中明确“赔偿费用可以先从被监护人财产中支付,不足部分由监护人支付”。


  • 为保证被监护人健康成长,司法解释对从被监护人的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作出限定,规定“应当保留被监护人所必需的生活费和完成义务教育所必需的费用”。


夫妻离异后孩子闯祸,谁来担责?


实践中,离异夫妻一方往往以未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为由,主张自己不承担责任或者少承担责任。针对这种“谁出力就谁担责”的不公平情形,司法解释进行了回应。


  • 未成年子女侵权,离异夫妻共同担责


司法解释明确,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离异夫妻共同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一方以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为由主张不承担或者少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未与未成年人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不承担监护人的侵权责任,由该子女的生父母承担责任。


  • 受托监护人在过错范围内承担责任


司法解释还明确了被监护人侵权,受托履行监护职责的人在过错范围内与承担全部责任的监护人共同承担责任。


学生在校内遭受校外人员人身损害

教育机构承担哪些责任?


司法解释在惩治校园欺凌、合理确定教育机构责任方面也作出了规定。明确:

  • 学生在校内遭受校外人员人身损害的,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为第一责任主体,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教育机构承担顺位在后的补充责任。

  • 第三人和教育机构作为共同被告的,人民法院在判决中应体现教育机构承担补充责任的在后执行顺位。

出借未投保交强险的车辆发生事故

车主是否担责?


我国法律规定,机动车必须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交强险)才能上路。但生活中,总有部分车主抱有侥幸心理,选择不购买交强险。那么,将未投保交强险的车辆交给他人使用,发生了事故车主要承担赔偿责任吗?


对此,司法解释进行了明确:未依法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投保义务人和交通事故责任人不是同一人的,投保义务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与交通事故责任人共同承担责任。


“自己的车溜车撞了自己”,能否获得理赔?


现实生活中,驾驶员中途未停稳车辆就下车,车辆发生溜滑导致其伤亡,车辆驾驶人或者其家属往往会因为机动车交强险和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的赔付问题,与保险公司产生纠纷。


对此,司法解释明确统一裁判标准,机动车驾驶人离开本车后,因未采取制动措施等自身过错受到本车碰撞、碾压造成损害的,驾驶人因对机动车有实际控制力,不可“自己对自己侵权”,驾驶人不属于三者险的理赔对象,不应依照交强险和机动车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获得理赔。


这样规定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督促驾驶员在离开车辆前检查好车辆,保障车辆合法停放、安全停放。


拼装车报废车发生交通事故

责任谁承担?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以买卖或者其他方式转让拼装或者已经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


禁养的烈性犬伤人由谁担责?


近年来,烈性犬伤人事件时有发生。司法解释明确,禁止饲养的烈性犬造成他人损害,无论受害人有无过错,饲养人均应承担全部责任。


例如,某市养犬管理规定禁止饲养藏獒。饲养人违反该规定,饲养了一只藏獒。当藏獒咬伤他人时,不论饲养人采取了何种管理措施,也不论受害人是否存在逗弄藏獒等行为,饲养人都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高空抛物造成损害

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司法解释对高空抛物的责任承担问题进一步细化,明确高空抛坠物致害责任主体及责任划分。


高空抛物罪是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设的罪名,规定: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此外依照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如果高空抛物或者坠物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还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武汉某小区设置的高空抛物摄像头


找不到具体抛物人时,如何定责?

司法解释明确,高空抛掷物、坠落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具体侵权人是第一责任主体,未采取必要安全保障措施的物业服务企业承担顺位在后的补充责任

高空抛物事件发生后,找不到具体侵权人的情况也不少见,为了保证受害人得到救济,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物业和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将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无法确定高空抛掷物、坠落物致害的具体侵权人的,未采取必要安全保障措施的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先行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责任。被侵权人其余部分的损害,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适当补偿。上述责任主体承担责任后有权向将来确定的具体侵权人追偿。
据介绍,前提是已经在穷尽各种调查手段,找不到具体侵权人的情况下,才让可
关爱老人,不仅是子女的义务,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为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自2010年起,每年在“重阳节”当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敬老月”活动。

老年人健康20条,

关爱你身边的老人

老年人的健康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起来看看~




1 积极认识老龄化和衰老


  老年人要不断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学习自我监护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疾病,对于中晚期疾病以维持功能为主。

2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老年人饮食要定时、定量,每日食物品种应包含粮谷类、杂豆类及薯类(粗细搭配),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奶类及奶制品,以及坚果类等,控制烹调油和食盐摄入量。建议老年人三餐两点,一日三餐能量分配为早餐约30%,午餐约40%,晚餐约30%,上下午各加一次零食或水果。

3 适度运动,循序渐进




  老年人最好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选择轻中度运动项目,如快走、慢跑、游泳、舞蹈、太极拳等。上午10~11点和下午3~5点为最佳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30~60分钟为宜。

4 及早戒烟,限量饮酒

  戒烟越早越好。如饮酒,应当限量,避免饮用45度以上烈性酒,切忌酗酒。

5 保持良好睡眠


  每天最好午休1小时左右。如果长期入睡困难或有严重的打鼾并呼吸暂停者,应当及时就医。如使用安眠药,请遵医嘱。

6 定期自我监测血压


  测前应当休息5分钟,避免情绪激动、劳累、吸烟、憋尿。每次测量两遍,间隔1分钟,取两次的平均值。高血压患者每天至少自测血压3次(早、中、晚各1次)。警惕血压晨峰现象,防止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同时应当避免血压过低,特别是由于用药不当所致的低血压。

7 定期监测血糖


  老年人应该每1~2个月监测血糖一次,不仅要监测空腹血糖,还要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时,每周至少监测1~2次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当适当放宽,空腹血糖<7.8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7.0%~7.5%即可。

8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应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控制油脂、盐分的过量摄入,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睡眠,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及时治疗。

9 关注脑卒中早期症状,

及早送医


  一旦发觉老年人突然出现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偏盲,语言不利,眩晕伴恶心、呕吐,复视等症状,必须拨打“120”,紧急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救治。

10 重视视听功能下降




  避免随便挖耳;少喝浓茶、咖啡;严格掌握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的适应证;力求相对安静的生活环境。听力下降严重时,老年人要及时到医疗机构检查,必要时佩戴助听器。定期检查视力,发现视力下降及时就诊。

11重视口腔保健




  坚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合理使用牙线或牙签;每隔半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及时修补龋齿孔洞;及时镶补缺失牙齿,尽早恢复咀嚼功能。

12预防跌倒




  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平时应当保持适度运动,佩戴适当的眼镜以改善视力,避免单独外出和拥挤环境,室内规则摆放物品,增加照明,保持地面干燥及平整。

13预防骨关节疾病和

预防骨质疏松症


  注意膝关节保暖,避免过量体育锻炼,尽量少下楼梯,控制体重以减轻下肢关节压力。增加日晒时间。提倡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通过步行或跑步等适度运动提高骨强度。

14预防压力性尿失禁


  注意改变使腹压增高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如长期站立、蹲位、负重、长期慢性咳嗽、便秘等。

15保持良好心态,

学会自我疏导


  一旦发觉老年人出现失眠、头痛、眼花、耳鸣等症状,并且心情压抑、郁闷、坐卧不安,提不起精神,为一点儿小事提心吊胆、紧张恐惧,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常常自卑、自责、内疚,处处表现被动和过分依赖,感到生活没有意义或心情烦躁、疲乏无力、胸闷、睡眠障碍、体重下降、头晕头痛等抑郁症早期症状,要及时就诊,请专科医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

16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的发生发展




  阿尔茨海默病多数起病于65岁以后,主要表现为持续进行性的记忆、语言、视空间障碍及人格改变等。老年人一旦出现记忆力明显下降、近事遗忘突出等早期症状,要及早就诊,预防或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

17合理用药


  用药需严格遵守医嘱,掌握适应证、禁忌证,避免重复用药、多重用药。不滥用抗生素、镇静睡眠药、麻醉药、消炎止痛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等。不轻易采用“秘方”、“偏方”、“验方”、“新药”、“洋药”等。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可暂时停药,及时就诊。

18定期体检


  老年人每年至少做1次体检,积极参与由政府和大型医院等组织的普查,高度重视异常肿块、肠腔出血、体重减轻等癌症早期危险信号,一旦发现异常应当去肿瘤专科医院就诊,发现癌症要去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早发现、早干预慢性疾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疾病风险,保存完整病历资料。

19外出随身携带健康应急卡


  卡上注明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家属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患有哪些疾病,可能会发生何种情况及就地进行简单急救要点,必要时注明请求联系车辆、护送医院等事项。

20其他




  促进老年人积极进行社会参与,结合自身情况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活动,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生殖健康,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倡导全社会关爱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来源:石棉县红十字会

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妇女是重要力量,儿童是未来生力军。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的任务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亟须围绕五大抓手强力推动:抓基础保障、抓关键环节、抓突出问题、抓重点人群、抓源头治理。

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妇女是重要力量,儿童是未来生力军。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儿童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连续三次被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中进一步明确“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任务要求。这一目标的实现,亟须围绕五大抓手强力推动。

抓基础保障,夯实法律制度基础支撑

坚持立改废释并举,适时制定、修订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和相关法律,不断完善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立法,夯实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法律制度基础支撑。一方面要加快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空白领域立法。如学前教育领域立法,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纳入立法规范,并于2024年8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听取了关于学前教育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进一步突出了对学前儿童权益保障,弥补了学前教育领域立法空白。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修订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专门或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后,各地高质高效完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相关联、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并及时做好涉妇女权益保障相关地方性法规的专项清理工作,确保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地方性法规与上位法精神相一致。

抓关键环节,确保施策精准、有的放矢

基层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是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关键环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工作要做在平常、抓在经常、落到基层。一方面要坚持需求导向,深入了解基层妇女所思所盼和妇女工作所急所需,找准基层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的焦点问题,推动资源和服务更多向基层倾斜,确保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施策精准、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完善多样化基层治理模式,为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赋能。用好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模式,提升“网格+妇联”参与社会治理广度和深度,把阻碍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问题化解在基层;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新领域建立妇联组织新模式,实现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全覆盖,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切实提升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用好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等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多途径增强合法权益风险意识,避免妇女儿童遭受不法侵害。

抓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影响和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顽疾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影响和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是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的效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但由于长期历史文化影响,妇女儿童在发展和权益保障方面仍存在困难和问题:如女性人才发展,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留守、流动妇女权益,家庭暴力等。健全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要依托职能部门合力强制推动。严格执行九部门共建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履行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主体职能。对“性侵、虐待、欺凌、遗弃、拐卖”等九类应当报告的情形,有关报告义务主体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确保及时干预、严厉惩治、有效预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另一方面要依托政府、社会合力多元联动。要在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代表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的同时,积极推动司法保护与行政、家庭、学校、社区保护联动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机制,推进妇联与司法机关建立合作机制,综合整治家暴、性侵等重点违法犯罪;持续推进检察机关以高质量法律监督助力妇女权益保障,推动“一号检察建议”落实再落实,严惩性侵儿童犯罪;强化未成年人特殊司法保护制度等。

抓重点人群,为弱势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低收入妇女、老龄妇女、残疾妇女等困难妇女、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是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中尤其需要重点关爱帮扶的重点人群。保障妇女儿童群体中重点人群合法权益,是健全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的底线。一方面要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中重点人群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为低收入妇女、老年妇女、残疾妇女、单亲困难母亲、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提供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推动高质量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真正为弱势群体服务。另一方面要依托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为低收入妇女、老龄妇女、残疾妇女等困难妇女、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提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如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兜底性保障等。

抓源头治理,力求把问题解决在源头

健全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制度根在源头,包含政策法规制定和阻碍权益保障问题源头治理两方面。一方面要强化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持续促进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规范化建设和有效运行,在出台法律、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充分考虑两性的现实差异和妇女的特殊利益,从源头上解决阻碍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的政策法规依据出台。另一方面要强化阻碍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的源头治理。联动教育、司法、法院、检察、公安等相关部门通过组建妇女、未成年人保护专家团队,从问题端倪发现、典型个案维权、矛盾纠纷化解等多元角度开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专项行动,力求把问题解决在源头和初始状态,实现问题早发现、快处置、早解决。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编辑:毛竹

审核:孔德君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