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七里坪镇依托绿水青山、良田沃野,以“生态”为底色,以“资源”为支点,以“特优”为品牌,以“融合”为路径,推进“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七里坪镇海拔1300米—1500米,森林覆盖率达90%,茂密的树林给予空气中丰足的氧份,负氧离子含量高于市区200—400倍,水质清凉无污染,是四川首批“森林康养国际合作示范基地”、“国际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 “中医药养生与抗衰老产业示范基地。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七里坪镇坚持走“文旅+康养”路径,精心打造了丰富配套生活设施,经过多年来的生态发展,已先后呈现国际康养中心、健康管理中心、森林禅道、景观大道、半山半梦沉浸式剧场、主题酒店、温泉会所、国际会议中心、康养小镇、百合园、仙草园、汽车营地等全方位配套。

记者走进七里坪镇,满眼翠绿,农家小院和民宿客栈错落有致、干净整洁,小桥、流水、人家的宜居图景映入眼帘,一个美丽的新农村,如画般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一幅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徐徐铺展。

“以前,家在这边,田地山林在那边,公路在另一边,从家到种植地,再到公路,单单光是走路过去都需要大约30分钟,更别说将竹木拉到路边装车,如果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全靠人力太苦太累,刨除成本,剩下的钱就只能勉强够过生活。”七里坪社区二组居民余大爷这样说。近年来,这一切悄然发生改变,从耕田农作传统农业到民宿、餐饮旅游服务业,当地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根根饭店位于七里坪镇,该饭店的老板周敬松正是土生土长的七里坪人,他告诉记者,10年前的七里坪镇根本留不住人,家家户户的年轻劳动力基本都是在外务工,只有年迈的老人在家零零散散务农维持生计。几年前年他回到家乡,发现这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破烂房子变成了欧式建筑的城堡,窄小的泥泞路变成了宽敞的旅游环线,从那以后他便开始扎根在七里坪镇做起了餐饮生意,“到这里避暑旅游、泡温泉康养的人很多,这些年平均每年能有二十多万元的收入。”周敬松笑着说。
老百姓腰包鼓了,村里的颜值也更高了。今年以来,七里坪镇全面完成七里坪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入驻商家70户。西环线连接线项目建设“加速度”,完成路基70%。六角湾、后勤基地、袁坪土地整理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产业兴,则乡村兴,今年以来七里坪镇农业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完成种植水稻241.2亩、玉米464.4亩、大豆500.2亩,培育贝母、石斛等中药材1018亩,生猪出栏512余头,存栏1512头。
下一步,七里坪镇将按照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目标要求,将七里坪镇的山、田、河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既有观赏性,又具收益性的农旅结合新路子,让乡村振兴从“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