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7日)
“暑,热也,
就热之中分为大小,
月初为小,月中为大,
今则热气犹也。”
小暑的到来
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
一段时间开始了
☀︎
天气炎热惹人烦闷
该如何解热防暑呢?
苏东坡先生有妙招
快来看看吧~
写诗作词是苏东坡
解热防暑的好方法
在东坡先生的诗词中
夏日是清新闲适,令人向往的
有“三更雨”的凉爽
有“风敲竹”的雅静
还有“凉衫薄汗香”的幽凉
……
图源:三苏祠博物馆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夏天的雨总是能给人带来酣畅淋漓的感觉,像是天空中倾泻而下的清泉,给人带来无尽的清新与凉爽。
东坡先生在《鹧鸪天》中写道“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一夜夏雨,一日清凉,翠竹丛生,鸣蝉四起,夏天的清凉是夜雨带来的舒爽~
《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大自然的声音是奇妙的,在夏季更是丰富多彩,在东坡先生的《贺新郎·夏景》中一句“又却是、风敲竹”将风敲打着竹子的声音误以为是有人来叩门,静谧又孤独的氛围一下次就被烘托出了,哪有什么炎炎夏日的燥热?在东坡先生的诗词中,只有无尽的雅静与清幽~

图源:青神发布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柳庭风静人眠昼,
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东坡先生笔下的夏日清凉,还有那收汗时微风拂过的冰凉和睡醒后忽而微风的沁凉,“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美人身上流出的香汗渗透在薄衫上,一觉醒来,微风拂过,顿觉凉意~
图源:三苏祠博物馆
苏东坡通过诗词的方式
去发现和记录
藏在夏日自然中的那一份清凉
不外乎是炎炎夏日
解热防暑的好方法
大家也可以拿起纸笔试一试哦~
暑气熏蒸,作为资格“吃货”——苏东坡怎能少得了那一味舌尖清凉?
苏东坡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判官时,面对炎炎夏日无以解暑,便让厨娘将滨豆(小扁豆)研磨成粉,熬成黏糊状,再盛入石头器皿中冷却,待完全冷却后切成小方条形状,再放入盐醋辣椒拌均匀,就创作出了这份清凉爽口的食物——“东坡凉粉”。
苏东坡在盛夏时节酷爱喝酒,更有一饮酒的法宝——荷叶杯。
“吾谪海南,尽卖酒器,以供衣食。独有一荷叶杯,工制美妙,留以自娱“,东坡先生的荷叶杯自然不是真荷叶所做,而是以荷叶为酒杯之形,取其“清凉”之意。
三苏祠博物馆荷叶 摄影:刘艾
在夏阳酷暑中
有麻辣爽口的“东坡凉粉”
有用荷叶杯装盛的美酒
不亦乐乎~😄
大宋哲宗年间,已是花甲之年的苏东坡一路南迁,直至海南,刚到这里,他就在这郁热中品出了一丝清凉,他写道:“然儋耳颇有老人,年百余岁者,往往而是,八九十者不论也。”在这里他看到老人成群,百岁者大有人在,静言思之,自己方才花甲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流金之暑”对想明白了的苏东坡来说也算不得什么了。
三苏祠 摄影:侯建明
渐渐地,苏东坡也发现海南夏天的好处,“夏无蚊蝇,可喜”,在绝境中看到生机、在困苦中保持乐观,这正是苏东坡的过人之处。
三苏祠 摄影:刘艾
虽然天气还是一样的酷热,苏东坡却因为逃避了功名利禄的网罗,而为自己的内心找寻到了一丝清凉,再加上从海南百岁老人那里学来的豁达和洒脱,“心静自然凉”这句话对苏东坡而言绝非虚妄。
苏东坡内心中的清凉
是不惧年龄的豁达
是苦中作乐的乐观
亦是不求功名的洒脱
今日小暑 盛夏开启 三伏将至
愿你也能如苏东坡这般
发现“自然之幽凉”
品尝“舌尖之清凉”
获得“心静自然凉”
来源:眉山发布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